第109章见字如见人(1 / 2)

案台上摊开的书册有两本。</p>

两本书,抄的都是《红楼梦的内容。</p>

杨明看了一眼,已经抄到第二十回了。</p>

一回五千字上下,二十回,便是十万字。</p>

就是秦舒雅手速再快,也得抄二三十个小时。</p>

她昨天到现在,一直坐在这抄书?</p>

这又是何必?</p>

杨明忍不住问道:“你,抄红楼干什么?”</p>

“一本给祖母陪葬,一本留下品鉴。”</p>

秦舒雅语气淡然。</p>

杨明这才发现,一日未见,秦舒雅似乎憔悴了许多,眼里浮着血丝,发鬓也有些凌乱。</p>

像谪仙跌落凡尘,依旧绝美,却不再那么清冷孤高,遥不可及。</p>

留下品鉴这四个字,令杨明有了无限遐想。</p>

只是可惜命运弄人。</p>

随着秦老夫人的去世,他跟秦家势同水火。</p>

跟秦舒雅之间的隔阂,也已无法修补了。</p>

他语气生硬道:“借个纸笔用用。”</p>

秦舒雅也不问为什么,起来给他让座。</p>

杨明坐下,提笔落墨,一气呵成。</p>

写完之后,他便撂下笔墨,起身给秦老夫人上了炷香,便离开了灵堂。</p>

他不敢再跟秦舒雅待下去,害怕自己心里的恨意动摇,</p>

秦舒雅看着纸上的字迹,幽然叹息,招来下人,将字帖裱起,随遗像一起放在灵前。</p>

不久后,秦献忠换上孝衣,来到灵堂一眼便看到了遗像和那副字帖。</p>

字迹刚劲有力,有大家之风。</p>

娘眠古息山,子落明圣湖。千里两相望,无时不泪涟。】</p>

秦献忠</p>

在心中默念了一遍,悲凉之感,油然而生。</p>

“这是他写的?”</p>

秦舒雅微微颔首。</p>

秦献忠表情有些复杂。</p>

这首诗,是写给他看的。</p>

杨明这是在讽刺他,将母亲孤身一人留在了离岛,临死还在牵挂他,大不孝!</p>

如此性情,如此才华,对秦家来说,决计不是一件好事。</p>

身后,秦家众子鱼贯而入,秦献忠却摆手道:“都出去。今夜,老夫守灵。”</p>

无人敢忤逆他的意思,连秦舒雅也撤了出去。</p>

大门紧闭,谁也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。</p>

……</p>

杨明离开了秦府,回到家里第一件事,就是让柳秀娘收拾东西。</p>

停灵七日,秦老夫人出殡在交酒税之后。</p>

这两件事办妥,他在平江府暂时也没什么事情了。</p>

杨明打算等沉船打捞上来,就直接拖去明州修理。</p>

即便不能修好沉船,也能借鉴借鉴,造新船。</p>

一夜无话。</p>

第二天,前往秦府吊唁的人络绎不绝,码头人满为患。</p>

秦家本就是平江府的乡绅,亲朋好友多如牛毛。</p>

而为了攀附秦献忠,从外地赶来的儒生官吏也不在少数。</p>

秦府两艘船一直在往返,却还是有大批人站在码头等候。</p>

其中不乏权贵,让他们干等实在失礼。</p>

负责接引的秦晃,急得火烧眉毛。</p>

杨明坐在甲板上看得清清楚楚,灵机一动,将船开过去,高声道:“二公子若是不嫌弃,不妨用我家的船吧,三艘船总比两艘船快。”</p>

“杨贤</p>

弟来得正好,那我就却之不恭了。”</p>

秦晃喜形于色,交代禁军放行。</p>

福船靠岸,杨明却没有下船。</p>

他正想借机摸摸秦家的底细,看看秦献忠的势力到底有多大。</p>

杨重换了身粗布短衫,佯装船夫陪在他身边。</p>

每上来一个人,他就给杨明解释身份。</p>

“那人是兵部侍郎。”</p>

“华文阁学士。”</p>

“那老头是宣平侯。”</p>

“那小子是代国公之子。”</p>

杨明细数了一下,一天下来,大兴国说得出名字的达官贵人,来了六成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