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周景王欲废王子猛而立王子朝为太子,但大臣单旗等人竭力反对,认为太子废立乃国之大事,王位传嫡不传贤。”</p>
“周景王未及颁诏而暴病,自知必死,以大夫宾孟为顾命大臣,遗诏传位于王子朝。及景王崩,周室东西两王并立,有多年之祸乱!”</p>
“大王!”</p>
顿了一下,邓析又是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,道:“诸公子争宠以夺嫡,大臣们视废立为儿戏,此为国家内乱之祸根!”</p>
“请大王引以为戒!”</p>
杀人诛心?</p>
邓析所提出的王子朝之乱,可谓是血淋淋的例子,周王室的惨痛教训。</p>
何其相似?</p>
庆忌好比昔日的周景王,公子恒是为王子猛,公子鸿是为王子朝。</p>
但,也不可同日而语。</p>
毕竟公子恒的能力分外出色,不是公子猛所能比拟的。</p>
再者说,公子恒背后的势力,是越国派系,又有着嫡出的天然优势,这地位可谓是比较稳固的。</p>
但,公子鸿同样是不差。</p>
公子鸿背后的势力是吴国本土的老世族大臣,还有以孔丘为首的儒家出身的卿大夫。</p>
“伍员,你有何看法?”</p>
庆忌决定询问一下伍子胥的意见。</p>
毕竟,伍子胥现在是大司马,位高权重,话语权不小。</p>
尤其是在军中,伍子胥的话语权更大!</p>
听到庆忌的发问,伍子胥则是不假思索的回答道:“大王,臣以为,当立公子鸿!”</p>
“古之殷商,自中丁以来,废嫡而更立诸弟子,弟子或争相代立,从而造成‘比九世乱’、‘诸侯莫朝’的局面。”</p>
“殷商后期,兄终弟及制为父子相承制代替。”</p>
“如帝乙的长子微子启生在微,封为子爵,名启。”</p>
“因启的母亲身微,非正宫,因此启虽为长子却不能承袭帝位。”</p>
“帝乙的幼子辛(即纣王),因其母是正宫,嫡出,故继承了殷商的帝位……”</p>
“我吴国的新王,必须是一位可以继往开来的贤君雄主,因而立公子鸿,较为合适。”</p>
实际上,伍子胥同样是存在一些私心的。</p>
不论是公子恒也好,公子鸿也罢,在伍子胥看来,都比较适合担当大任,成为吴国的储君。</p>
只不过,公子恒锐意进取,公子鸿则是善于守土开疆。</p>
作为一代名将,伍子胥自然是更加看好公子恒。</p>
只是庆忌向伍子胥征询意见,真的是在乎伍子胥的看法吗?</p>
不。</p>
庆忌不过是在试探一下,伍子胥究竟有无私心而已。</p>
伍子胥提出微子启、帝辛作为例子,意欲何为?</p>
就是在隐晦的告诉庆忌。</p>
微子启为帝乙的庶长子,仁德有方,能屈能伸,可能比嫡子帝辛更适合担任殷商的帝位。</p>
伍子胥这是在以退为进!</p>
反着来!</p>
这微子启是何许人也?</p>
他是商纣王的庶兄,为商汤的十六世孙,宋国的始祖。</p>
此外,微子启还是时姓的祖先。</p>
昔日,纣王荒y无度,微子启数次劝谏,纣王不听,微子转而与太师、少师讨论如何面对这样一个现实。</p>
太师、少师从殷民族的未来出发,劝其逃亡。</p>
(</p>